“我”= 账号定位
(不是标签,是用户的 “记忆锚点”)
账号定位不是简单写一句 “企业服务专家”,而是要让用户一眼记住:“哦,这个号是帮中小老板解决‘招人难’的”。
它需要回答三个问题:
你能为用户解决什么独特问题?
(比如 “用 1 套工具让招聘效率提升 3 倍”);
你和同行的区别在哪?
(比如 “不教理论,只给能落地的表格模板”);
你的内容风格是什么?
(比如 “老板真人出镜吐槽招聘痛点 + 干货演示”)。
定位模糊的账号就像在人群里喊 “我什么都能做”结果谁都记不住你。
“产品”= 选品 / 设计
(不是卖货,是卖 “解决方案”)
抖音的 “产品” 可以是实物(软件、工具包)、服务(代运营)或知识(课程),但核心是 xx“用户痛点的解药”。
比如用户总说 “客户跟进漏单”,你的产品可能是 “带提醒功能的客户管理表”;
用户觉得 “同行视频更吸引人”,你的产品可能是 “3 步拍出高转化企业视频的模板”。
选品前必须做两件事:
竞品 “漏洞扫描”(看同行没解决的痛点)
用户 “需求活检”**(直接问用户 “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”)
选不对产品
内容再花哨也没人买单
“方式”= 商业模式
(不是方法,是用户的 “决策路径”)
抖音的 “方式” 是设计一条 “用户从刷到你,到信任你,再到下单” 的路径。
比如:
流量漏斗
抖音的 “卖” 不是靠 “限时折扣” 硬推,而是要在用户 “兴趣峰值” 时完成转化。
比如:
用户看完 “客户跟进漏单” 的视频,正焦虑时,评论区立刻放 “点击小风车领模板”;
用户领了模板觉得有用,私信咨询时,客服马上发 “用模板的企业案例”;
用户犹豫价格时,强调 “模板 + 配套教学视频,省的时间能多谈 3 个客户”。
流程的关键是 “每个节点都解决用户的顾虑”,而不是只盯着 “赶紧下单”。
“什么人”= 人群画像
(不是标签,是 “具体场景里的具体需求”)
人群画像不是 “30-45 岁企业主”,而是 “每天早晨 7 点刷抖音的制造企业老板,最近在评论区问‘员工离职率高怎么办’,手机里装了 3 个招聘 APP 但还在愁人”。
越具体,内容越能 “精准扎心”。
比如针对这类老板,视频开头可以说:“张总,你是不是刚又收到员工离职申请?别急,我这有套‘3 招降低老员工流失率’的方法,亲测帮 10 家工厂留住 80% 核心工人……”
这是抖音运营的 “续命题” 解决 “怎么持续有流量” 和 “怎么让用户成为回头客 / 推广员” 的问题。
(公域 “抢人”,私域 “养人”)
抖音的流量分公域(推荐页)和私域(粉丝群、主页)。
初期要靠公域 “抢人”:
要么拍 “强冲突” 内容(如 “90% 企业服务号都在坑老板”)上热门
要么投 “精准定向” 广告(选 “企业主”“最近搜索过‘客户管理’” 的人群)。
但公域流量像 “流水”,今天来明天走,所以必须做私域 “养人”:比如视频里引导 “点击头像进粉丝群,领独家资料”,群里定期分享 “企业真实案例”,慢慢把用户从 “过客” 变成 “老粉”。
“是否满意”
= 用户价值
(不是好评,是 “主动传播”)
用户满意的终极标志不是 “给五星好评”,而是 “主动帮你推荐客户”。
要做到这一点,必须做好两件事:
抖音的算法像个 “媒人”,
你填的每个空,都是在告诉它:
“我要找什么样的‘对象’(用户),用什么‘信物’(内容 / 产品)打动 TA”。
填对了,算法会帮你把内容推给最可能买单的人;
填错了,哪怕内容再精致,也会被推给 “没需求的人”,最后只能 “自嗨”。
所以,做抖音别忙着拍视频、投广告,先把这两个题面的空填准
“我是谁?卖什么?怎么卖?卖给谁?”
“用户怎么找到我?、用了满不满意”?
填好了,流量和转化就是 “填空题的自然答案”;
填不好,再努力也是在 “答错题”。
-and-
本司求贤若渴,虚席以待有志之士共绘锦绣前程,诚邀善谋能策、才思敏捷之俊彦同赴新章。